评价企业信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信用的本质就是借多少钱给对方可以到期收回。如果不能在测算信用的具体过程中把欺诈性的构成要素排除掉,那样所得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银行看重的所谓“交易信用”,就会实质性的构成信用风险。有人把信用和风险等同,那是因为没有排除欺诈要素的手段和方法。
在大量部署IIOT设备和技术的产业场景中,物联网传感器是持久感知到物体存在与否的设备。生产工厂从外界采购的原料进入生产线都是在这些传感器的监控和计量之下进行的操作,而产品也一样被传感器计量之后销售给下游客户。此时这些大量的传感器设备采集的数据,因为工艺或者其他的需要被第三方产业数字化平台实时记录和存储。把这些历史性的海量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就很容易得出过去的历史阶段中工厂的原料与产品的产出比例,工厂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的产能比例。同时把获得原料的采购支出或者上游赊账信用一并反映在信用测算要素之中,产品销售情况也类似。这样所构成的信用数值,才是能够反映真实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信用评价方法与结论。工厂要有生产能力继续发挥的余地才有授信的可能,同时保持产品销售回款与销售能力的相对效率才有真实的偿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