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光谷金信、简单汇、赫中企云、深度数科、高达软件、中信梧桐港、玉湖冷链、金网络、博阅信科、企汇安、韦屹供应链、迅航星、酒链科技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
【直播回放】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可在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后,联系万联网客服19168536275,领取回放链接。
国内供应链金融先锋、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围绕“数据赋能产融中台 促进区域供应链的新质发展”带来主题分享,从“区域产融协同的数字化演进”、以产业集群服务总部激活产业园区的案例,和“如何在减少产融摩擦中收获新增长”三大维度出发,带来最新洞见。梁超杰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数字经济产业侧已经实现了全时空、全域经营,但金融体系仍然受到牌照监管、经营区域监管等网格化监管。所以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的滞后性,导致了产融协同还存在很多摩擦。
当下,地方产融协同服务已经从1.0的信贷服务展厅,进阶到3.0的超级支行+超级信贷工厂/信用风险预处理+金融供应链服务/运营外包服务。梁超杰认为,更为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即数字化+场景+金融供应链服务,产业调用金融,金融嵌入场景,精益衔接、智能匹配、按需调用——这是行业未来三五年有可能发展的方向。结合“翔桥供应链数字电商产业园,协助地方国企(园区)打造地方百亿电商产业集群”的精彩案例,梁超杰对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善用数据、善用金融开新局做了独到解析。他强调,当下各个产业集群中还存在不少基础设施发展的商业机会,企业可以立足产业场景,应用公共数据增效增收。
以下为现场速记全文:
数据赋能产融中台 促进区域供应链的新质发展
梁超杰: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汇报主题是数据赋能产融中台,促进区域供应链的新质发展。
一、从现状、演进、未来看区域产融协同的数字化演进
新质生产力是最近最火的一个关键词,我之所以取这样一个题目,是看到如今供应链金融正迈入一个以区域产业链集群、地方政府及地方国企供应链为核心的新主体或组织者的全新阶段。
在国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注意到产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步调不一。数字经济产业已实现了全球、全时空、全天候的业务运营,而金融领域仍受限于传统的网格化监管模式。例如,城商行服务只能受限于特定区域;金融服务如开户、支付及融资等仍需现场操作......从而导致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金融设施的发展滞后,进而在产融协同中产生诸多摩擦。
围绕产融协同中的摩擦,近些年来已经涌现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与机遇。地方政府正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如发改委的“信用中国”、财政的“政采贷”、国资的“国采贷”、地方金融局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创新手段。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平台多数缺乏有效运营,日活和流量低迷,数据更新缓慢。目前,地方产业协同大多停留在信贷服务展厅的1.0阶段;部分进展到信贷超市与信用数据供应链服务的2.0阶段,通过征信公司提高银行信贷风控效率;再往下到了地方产融协同服务3.0阶段,但目前只在某些局部地区正在做创新,还没有规模体量的增长;而我更加期待的未来,是数字化+场景+金融供应链服务的新阶段,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智能匹配,按需调用,这将是未来三五年内的可能发展方向。
在地方层面,产融连接遵循着一定的发展框架。起初,银行开始设立专门对接企业的产业中台;随后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涌现,大型企业也在产业侧自建产业中台;到了2015年,第三方产融中台兴起;而现在地方政府正积极建设地方公共服务平台。然而,如何激活这些平台,发掘其中的潜力,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观察发现,产融中台的效率高低,关键在于数据要素的获取难易及在场景中的主导权。在产业侧,掌握场景数据、营销主导权、数据要素主导权及产业风控主导权的企业,往往能成功调动银行资金并获取保理公司的资金价差。
未来我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在整合各部门数据、赋能地方银行和全域基金机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例如,深圳征信能获取水务集团数据,从而分析企业水费情况,为银行调整征信授信模型提供有力支持。这样的创新实践,预示着产融协同的新方向,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公共服务中,数据的增效作用至关重要。在区域层面,我们面临多种场景,其中主要包括有核心企业的场景和无核心企业的场景。对于无核心企业的情况,各方正努力构建新的核心企业角色,如在制造业园区通过建设仓库来形成供应链交付平台,从而扮演链主的角色。在流通领域,同样存在重建链主的现象。
今天上午的讨论中,我们探讨了有核心企业的场景是否应追求“脱核”。然而,我认为“脱核”是一个伪命题。当核心企业不愿积极配合时,关键在于如何从旁证明其他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存在强关联。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只要实现了“脱核”,就能准确描绘企业画像并有效控制风险。相反,我们需要深入辨别和理解这些关联。
对于有核心企业的场景,我们应关注如何抓取更多的产业链数据和场景数据;而对于无核心企业的场景,则应通过链长制建立供应链交付平台,集成交付能力,并形成产业链场景数据。这些数据将进一步调用区域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和共性服务,特别是数据供给,从而重构金融侧对产业主体的信用描画。基于这些重构的信用描画,我们可以重新设计风控策略并提供信贷支持。
这里举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在区域产业集群中构建交付总部的。交付总部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供应链公司的服务,集成上游价值链、资金流价值流,并负责组织物流,从而形成产业链中四流数据的闭环。地方上建立的链主,凭借其资源优势,能够与商事运营价值链紧密结合,如与园区服务协同,提供招商引资的拎包入住服务,以及协助处理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事务。这种区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服务总部模式,已经有一些领先公司在实践,展现出了其前瞻性和优势。
与以往纯供应链公司依赖资源投入和渠道的模式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由数据驱动。这些数据来源于实际的运营过程,因此,未来的模式将转变为运营驱动,更加精准地切入地方产能。
二、具体案例分析,“善用数据、善用金融开新局”
我接下来将通过几个实例,详细阐述区域产业集群如何依托园区、地方数据以及外部资金方,打造独具特色的模式。
去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启动了“数据要素×”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26年培育全国300个数据要素赋能的创新场景。汪小涓会长曾深刻指出,数据要素之所以是“×”而非互联网的“+”,是因为在数据要素时代,一个工业产品的产生不仅意味着实体的产出,还伴随着数据产品的诞生。这些数据产品既可以反哺生产流程,优化作业,也能为自身提供连续的数据支持,改变营销策略、生产策略和运营策略。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产品具有外部性,其稀缺性不复存在,可被广泛使用,从而实现数字产出的放大效应。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数据要素的巨大价值。
从数据画像的角度构建“产业集群服务总部”,需要采用多源数据,赋能决策。以往银行主要关注企业的主体数据,如财报情况。然而,在当前背景下,在主体财务数据之外,我们还看重企业的主营数据,即围绕人、货、厂、钱、单等要素形成的数据闭环。我们关注这些数据是否符合特定行业和场景的一般规律,并借鉴行业专家的丰富经验来判断其合理性。因此,未来的金融创新应着重于在场景中捕捉“人货场钱单法”这些关键要素,以优化信贷策略。主营业务数据主要来源于产业和供应链交付场景。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数据即生态数据。生态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包括工商税务信息、园区租金数据、用人用工情况,以及环保和产业链相关数据。从数据要素的角度来看,未来地方国企在升级供应链公司的过程中,若能够取得地方公共数据的运营权,将在产融领域拥有比银行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作为国企,具备获取、调用和加工这些数据的能力,因此其在数据方面的优势将更为明显。随着产业集团服务总部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所积累的数据也将越来越多。例如,中仓登基于货权的解决方案,着眼于数字化管理,其背后便是一组具备司法凭证效力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更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午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国货权风险判例研究报告》,报告中的4259个判例令人深思。败诉率最高的竟是银行,占到了36%,紧随其后的是仓储公司,而第三则是参与托盘业务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及其他各类供应链公司。具体的原因何在?我强烈建议大家通过万联网的助手获取这份报告,详细研读。其中蕴含的许多教训,无不触目惊心,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几个案例,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一)翔桥供应链从0到1,招商建设电商产业园,协助地方国企(园区)打造地方百亿电商产业集群
翔桥供应链公司成功助力地方产业园激活电商生态,主要实现了以下四个关键举措:首先,与五家头部电商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其次,与地方园区合作,为电商公司提供电子产品头部厂商资源并实现电子代产;第三,与地方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电商公司融资过程中的平台汇款账户闭环且与供应链公司共管;最后,通过一套系统整合订单、物流、回款及单证数据,确保全流程数据清晰且闭环。
在此运营模式下,翔桥公司使得融资需求的公司能够轻松入驻园区,并快速开设网店。一旦订单生成,国企供应链公司便负责从品牌商中心库集采并发货。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翔桥与无锡园区的合作便实现了3亿的零售交易额,成功吸引了十多家电商零售店入驻。
翔桥公司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构建的产融一体化服务平台,有效连接了C端消费者、电商平台、上游品牌商及物流公司,并与银行实现了共管账户的合作,从而确保了资金流的安全与高效。
这个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颇为深刻。首先,它展现了深度运营的重要性。通过深耕场景,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其中的细分规则,如流通商和零售商的盈亏平衡点等。这种深度运营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运营策略。
其次,数据的汇聚和优化小决策的能力也是该模式的亮点。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并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电商平台上的税务问题。通过与实际数据相结合,我们可以与税局进行沟通并取得谅解,帮助电商公司合规经营,按照实际情况缴纳税赋。这种数字税的方式不仅优化了决策,也提升了税务管理的效率。
最后,做强供应链交付支点能够发挥“数据要素×”的杠杆效应。当税局都认可的数据被银行采用时,银行可以更放心地使用这些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这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生态的健康发展。
这个模式通过深度运营、数据优化决策以及发挥数据要素的杠杆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金融服务思路。
(二)产业互联网将下游分销业务招引到本地
福建龙田地区的上杭县为一家上市公司实施了一项创新方案,成功将下游分销业务吸引至本地。该上市公司原本在本地设有一批产品,但二批、三批分销业务分散于全国各地。为了优化这一格局,上杭县在本地建立了大型仓库,并引入现货交易规则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系统管控。通过这一举措,上杭县成功吸引二级、三级分销商回归本地,入驻园区并参与电商平台交易。
这一做法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交易活动得以集中在本地进行,简化了物流流程,实现了点对点的直接发货,消除了中间环节。其次,本地交易量的大幅增长为地方经济贡献了税收和GDP增长。此外,通过仓库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地方银行得以将仓储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进一步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这一方案为园区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现了产业互联网在优化分销网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实践。
(三)协同资本打造样例:江陵纺织服装-智慧制造产业园
第三个案例展示了地方产融如何助力新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和快速发展。协同资本公司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与地方政府合作,承诺负责园区的招商、运营及产业培育。他们采取的关键策略是成立两个基金:一是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行业扶持基金,旨在吸引大型企业的生产基地入驻。该基金根据企业未来三年的预期产值和税收贡献进行投资,相当于提前兑现了可能的政府补贴,支持企业快速建设生产线。随着营收的产生,股权将逐渐回归至地方政府。
二是设立供应链债券基金,以支持核心生产厂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入驻。这些企业在入驻初期可能面临集采、代理分销等资金需求,供应链基金能够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形成产业规模并稳定商业模式。待产业规模形成、商业模式稳定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将跟进投入。
在湖北荆州的江陵地区,协同资本公司仅用了3个月时间便成功打造了500亩的产业园区,并计划扩展至1500亩。这一成就的核心在于供应链交付服务平台的支持,配合产业基金的使用,使得整个园区产业能够快速达产并形成稳定的交易模式。这一模式为地方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三、立足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善用政策资源,实现地方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产业集群数字化政策是国家及省市层面大力支持的方向。单纯依赖单个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难以取得显著效果。实践证明,降本增效的举措往往难以推动成长,而能够打开新增长点的项目才能引发企业决策者的兴趣和全力支持。因此,从供应链交付平台入手,以打开新增长、获取新订单为目标,是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的正确路径。目前,工信部门和地方政府均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这为供应链公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第二个政策是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政策强调将金融资源更好地融入产业中,实现精益融资和优质融资体验,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有力的供应链平台支撑,以便发现并抓住融资机会。我认为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上引入地方数据,并结合供应链交付平台中的场景数据,是实现精益融资的关键。这不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与银行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议题。普惠金融领域同样享有政策和扶持资源的支持,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第三个政策是基于数字新基建星火链网,其关键在于三个要素:供应链集成交付平台、数字税解决方案以及产融普惠金融平台。这些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时,需依赖于地方产业集群的场景数据,并结合地方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因此,在多个应用场景和功能中,我们需充分利用发改和工信部门对数字基建的政策支持,推动这些要素的融合发展,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产业金融服务。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我们探讨的主题——如何用数据要素赋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数据要素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这一过程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价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可以举一个房地产市场的例子进行类比。
在房地产市场中,政策方面有房管局和住建局,数据方面有数据局;土地的一级整理有土地整备开发中心,而数据领域则有大数据集团负责数据的整合与形成资源。接下来,土储开发和公共资源开发中心负责交易,这可以类比为数据交易所的角色。开发商则是那些希望获取土地进行开发的企业。
在数据领域,大数据集团将数据整合后,如何进一步加工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呢?征信公司就像是正规、合理的数据加工商。而我们供应链公司,也有潜力成为这样的数据加工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在座的国企供应链公司,我想提出一个建议:你们可以关注地方数据公共数据的运营,尝试获取地方普惠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权,以便更好地利用地方公共数据支持产业发展。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联系万联网,我们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
由于时间限制,今天的交流内容较为紧凑,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可以再约时间。
我的报告就此结束,感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万联网主办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嘉宾现场演讲的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行业人士参阅。
来源:万联网
梁超杰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