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黄贵生 , 2024-05-18 , 浏览:5958

作者简介

黄贵生 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

*20年国内产业互联网及供应链金融资深专家、任多家国企战略顾问、多家产业互联网平台战略顾问、执行总裁

*聚焦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平台一线实战,原东煤交易总裁,曾主导构建国内大宗煤炭产业互联网平台——东煤交易

*在煤炭、能源化工品、不锈钢、废旧物资回收、农产品等细分品类均有项目实操经验,打造过若干案例:贸易龙头转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制造集群、产业集群虚拟云工厂模式等。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江西省2023年7月份发布《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之后,又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若干措施》、《江西省产业大脑建设指南(试行)》、《江西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尤其是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3年统筹30亿元,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奖补力度,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群的智能化、高端化,打造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截止2023年,江西省累计培育136个省级(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约3.5万亿元,占全省开发区营收比重9成以上,是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西省政府出台的“1269”行动计划及相关政策,核心目标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群的整体竞争力。政策包括金融支持、产业大脑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特别是对数字化转型的高达30亿的巨额奖补,显示出政府对产业升级的重视和决心。

二、产业集群的问题

产业集群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过去的产业集群大部分都是自发性和原生性的,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快速成长集聚,但是随着市场变化,现在很多产业集群面临新的困境:下游订单不足,开工率低,产品议价能力弱;上游原料价格波动大,难以有定价优势;集群内同质化,强竞争弱协同,价格内卷严重;产品和市场脱节;融资难、融资贵;研发、创新、创意、品牌等配套服务薄弱等等问题。

特别说明:这个是泛指描述,不是江西产业集群状况。

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方向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业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关系,要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到专业分工协同,集聚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升集群内整体配套基础服务能力。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讲就是连接、共赢、赋能、增效、提质、数智。

三、政策落地有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如何有效落地成功?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

第一个问题:谁来做?

那就要看看产业链群中里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谁更能承担起来建设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职责?

政府?只是起到政策引导作用,不能亲自下场操作,况且这也应该是市场行为;协会也是如此。

集群内中小企业?他们是被普惠对象,是积极参与者但不是引领者;

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这个角色一般被寄予厚望,工业互联网的主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难当其责,一是身份问题,和集群内成员要么是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要么是竞争对手,龙头不愿意赋能其他企业,竞争对手更不愿意被它赋能;二是这类公司一般也不会搭建开放平台,商业基因中不是开放、共享、中立,政府希望推动的建立的行业性创新研发中心,龙头只希望把它变成独有,工业知识更像保密而不是共享输出;现在成本极高、个性化极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是成为大企业的内部网络,不能普惠到中小企业。

银行?银行只是提供资金活水的,对产业集群发展是重要的支持和助力。

数字化科技公司?这类机构也被寄予厚望,但是很可惜,他们是技术派,不是商业运营机构;他们的希望挣的是技术服务费和研发费用,而不是产业链收益。而且他们不懂产业、不懂金融、不懂供应链,缺少公信力。

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物流仓储机构?这些统统都不行。

上述角色都是功成有我,不是功成在我!

呼唤一个角色:对于集群制造业企业是第三方中立、具备供应链协同思维、有公信力、有资金实力、具备各类资源协调能力。是一个产业生态的组织者和搭建者的角色。

这个角色谁更适合?毫无疑问:当地国企供应链公司!虽然他有不懂行的缺点,但是可以组织设计来弥补。

第二个问题:做什么?

任何事情市场化的方式做成首先应该是一门挣钱的生意。为产业链群提供生态型服务,因为有公共性、普惠性、规模约束等特点,这门生意的门槛比较高,前期重投入,后期长收益。因此政策补贴有一定的助推价值,国企供应链来推进也是国企的责任担当。

这点上值得和湖北、上海借鉴。湖北提出要围绕重点产业链群打造供应链平台,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搭建不同行业和产业的供应链平台,增强供应链平台的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更好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促进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上海提出了打造融合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集成服务的生产性服务平台。

通过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来实现产业链群的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

第三个问题:如何做?

国企供应链公司围绕产业链群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三四三”法则:

“三个步骤、四个原则、三大模块”

下文详细讲述落地实施策略。

四、落地实施策略

首先是初心和出发点:

为集群内成员:提供降本、增效、提质、增量的价值。

国有供应链公司:增量、提润、做好政策性支持

为产业集群周边生态成员:提供低成本应用场景,比如银行,让银行服务产业集群成员可以低成本获客或者降低放款风险。

三个步骤

第一步:上帝视角,全产业链分析

从全产业链(全球、全国)分析本地特定产业集群所在的位置,定位和价值点。

全区域分析:云工厂视角

所有工厂都是云化成一家大工厂,会发现浪费、重复、无序。

第二步:西医解剖,解剖产业,找到细分点

从人机料法环多视角切入分析。

第三步:勘探实验

千业千面,需要多支小分队不断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动客户的往往不是一开始设想的东西,不是某些宏大的服务而可能是小的服务、小的环节、小的设备,从小的服务企业最终最想设想的宏大蓝图。

打造平台的四个指导原则

原则1:合并同类项,集中服务,取得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内大部分都是同类企业,在原料、辅料、设备、工艺、仓储、环保、能耗等方面具有高度共性,将分散的各类共性需求合并,集中服务,可以取得规模效应。

原则2:共享资源,整合碎片、消灭浪费,减少损耗

设备闲置与无效停机、人员闲置、模具重复研发、订单和产能错配、订单碎片化与原料采购的冗余浪费等等问题。需要建立共享机制,整合碎片化需求,消灭浪费,减少损耗!

原则3:冠军思维 重塑协同,打造冠军工序、冠军车间、冠军单品

过去集群内工厂同质化严重,在产能过剩阶段,以降价为主要手段来取得订单,结果是越做越亏。如何能够协同化,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不是把自己的工厂做成全能冠军,而是培养单项冠军,单品冠军,工序冠军。

原则4:数据驱动,建立产业集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行业产业大脑

要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力,做到各类生产要素的合并、共享、协同,必须把产业集群打造成一个“智慧体”。以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将产业集群建设成一个真正的“云工厂”。给人、机、料、法、环各类要素布设神经元(各类IOT),设备发声、设备互联、人机协同。以产品生产制造为基本支点,沿着产品全生命周期轴,原物料到成品的供应链轴,集群内企业群体BI轴进行整合,让集群大脑智慧化、肌体精壮化、敏捷化。

我们用这个图解析一下案例,以产品制造执行为轴心,供应链轴:从供应商原料、工厂生产、客户订单要打通;产品轴:从产品订单的协同研发、设计、制造过程管理、交付要打通;从一个区域角度,各个工厂之间围绕着产品生产制造的工序衔接要打通,才能缩短交货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里需要产业集群围绕订单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的融合,也就是工业互联+产业互联融合。基于联通的数据,各类结构化(采购、生产、销售)数据做成可视化、可信化的信用场景,连接银行,实现引入银行资金为工厂赋能(备注MES:制造执行系统)。

两网融合到产业集群的模式我们且称之为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三大模块

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其商业模式中有三大模块:云工厂+供应链协同+科技创新。其中功能模块和数字化应用产品根据不同的产业集群有不同的组合和分布。

工业互联网缺少产业互联网没有方向感,产业互联网缺少工业互联网少了“内丹”,而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三者融合发展才是真正的出路。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针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产业大脑、数智工厂、数字领航企业、研发创新、金融专项支持计划,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云工厂模块要做的服务。按照《若干举措》的补贴一个集群至少有2000万。

五、小结

国企供应链公司围绕产业集群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从单纯的资金驱动进化成围绕制造产业集群的多种业态集成服务,既解决了国资委74号文中的融资性贸易、全额法约束等问题,又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服务,服务实业、服务本地,为江西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江西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在“1269”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借着国务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发布的东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助力更多央企、地方国企以及江西地方金融机构做好供应链业务合规与业务转型,我们万联网计划于5月23-24日江西南昌开启第六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课程,集结5位来自风控、审计、控货、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领域专家,分别是具备10多年供应链风控实战经验的风控专家、给厦门三剑客和多家央国企做审计咨询服务的审计专家、专注研究货权风险管控及全国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的控货专家、拥有20多年产业互联网构建及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具有实操经验的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老炮、给多家金融机构及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做咨询培训、规划指导的资深供应链金融专家,帮大家解决合规整改、强化风控、实质控货、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等棘手难题。

届时,黄贵生老师将与其他4位老师一起,给你逐条解读“十不准”细则、分析近年各类风险爆雷案例事件、了解审计问询要点、学习代理贸易业务收入确认形式、不同场景中货物确权路径、向服务产业集群要营收和利润、立足产业集群应用公共数据增效增收等干货内容。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来扫码报名上课吧~

课程核心话题如下:

1.如何记账、签合同、运营等,才经得起审计的问询?

2.如何做好内控,避免监管部门认定为“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

3.是否上游为预付、下游为应收就一定是融资性贸易?

4.如何实质控货,怎么做才算“到位”?

5.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

6.“瞬时转移”的问题怎么解决?

7.具体什么情况下才能按全额法确认营收?委托加工如何记账?

8.除了大宗贸易,还有别的方法能获得营收吗?

9.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本地特色产业重新获得业绩?

10.如何避免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骗局?

11.团队人员严重不足,如何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12.国企如何与民企合作,快速解决规模等问题?

13.头部/典型供应链公司是怎么做的?有何可借鉴案例?

来源:万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