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宋华 , 2024-08-21 , 浏览:4585

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而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那在落地“双碳”战略的过程中,要怎么利用数字化构建低碳供应链?

为此,我们特地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对“基于数字商业生态构建低碳供应链”的专业看法,给大家一些落地参考!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基于数字商业生态的低碳供应链

一、双碳是一项艰巨的使命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就是双碳。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到了2025年时,要达到“平台”。所谓“平台”就是把我们的碳排放控制在105亿吨内。按照这样的目标,必然对我们产业的各环节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必须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脱碳,就是低碳能源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第二,对各个用能行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终端电气化。当然对微端企业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真的要达到“双碳”战略,我们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目前距离平台趋势还有很多的空间需要去改进。

二、中国碳排放目前状况

最近9个月,我们对31个省级行政区24个行业的排放做了测算。2013年发改委公布了10个行业的排放标准,2014年公布了4个,2015年公布了10个。基于发改委对24个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统计了一下,目前从排放的总量来看,前面12个应该是排放比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大家很诧异的是中国第一大排放省份居然是贵州省

右边这张表是碳排放的强度,就是排放总量跟均GDP的情况,平均每单元GDP的碳排放。前面17个严格意义上是单位GDP碳排放相对来说弱的省级行政区,也就是他们碳排放的平均水平控制的比较好,后面8个是单位GDP碳排放比较高的省份。

排放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燃料燃烧碳排放;二是工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三是电力热力的碳排放。

我们从31个省级行政区的排放来看,最主要的排放源是燃料燃烧碳排放,占了所有排放总量的93%,其次是电力热力大概占了百分之四点几,然后工业生产中的碳排放占了2.57%,意味着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是最重要的来源,当然燃料燃烧里第一个是固体类燃料燃烧碳排放。

我们再来看各个省份主要的排放行业,我们统计了一下,安徽、甘肃等9个省级行政区的排放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像江苏省、青海、山东、四川、浙江五个行政区主要的碳排放是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湖北西藏这两个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广东上海主要是航空运输业,河北、陕西主要是煤炭,黑龙江、陕西主要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三、实现“双碳”面临的挑战

我们如何去实现国家提出来的“双碳”战略?现在面临四个方面的巨大挑战:

1、单纯靠单一企业的碳排放控制是有限的,因为排放主要是来自于行业级的排放,所以怎么能够实现产业链的综合碳减排,这显然是我们达到双碳战略的首要方面。

2.、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使碳排放与各方参与的动力激励相结合,这在我们最近的研究和调查当中也发现,没有一个参与方的动力和激励,参与到减排的能力就会减弱。

3、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在强调绿色物流、绿色运营、绿色生产,问题是减排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要素之间怎么融合,不能跟日常整个物流和供应链的运营紧密结合,这个减排的目标难以实现。

4、现在推的“碳配额”和“碳交易”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程“碳足迹”的数字化怎么测定、怎么管理?大家知道“碳足迹”本身这个概念就不是个体企业的概念,它是供应链的概念。

四、低碳供应链:发展趋势

绿色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我们要谈到的绿色物流包括绿色供应链,远远超过了低碳供应链的概念。因为低碳是全程碳排放和资源管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就是我们说的低碳供应链的视角。

低碳供应链是拓展了碳管理的模式,我们原来所讲的碳管理是针对单一企业和单一工厂的,低碳供应链是把多个企业组合成一个过程,强调上游和下游的合作,以及通过协同来实现低碳目标。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刚才讲到的这种绿色化发展目标才得以实现。

五、低碳供应链发展的新视角:数字商业生态

低碳供应链如何实现?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今天这个领域的发展,也就是数字商业生态。

这些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商业生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数字商业生态是数字生态和商业生态两个生态的耦合而成,商业生态不用我多讲了,它是跨企业、跨行业的社会经济系统,而数字生态是指具有解释和应用能力的节点群以数字形式所实现的业务流程、经济运行、社会功能而形成的数字系统,包括数字化知识、信任、契约、规则等数字化要素、框架、平台。低碳供应链的实现恐怕也要实现这两个生态的耦合。

六、低碳供应链数字生态发展中的两个维度

要关注两个大的维度,第一个就是低碳供应链运营的层级问题,我们在推进低碳物流和低碳供应链的过程中,我们到底是在哪一个层级上去推动,既需要关注链层级,就是企业多环节、多流程的低碳化,也要关注网层级,更需要解决的是态层级,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从供应链的闭环和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怎么实现低碳。

无论是链层级、网层级还是态层级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组织问题,低碳运营中的组织方式、组织范围如何进行,第二个就是足迹问题,整个供应链低碳运营过程中,包括采购、库存、分销、物流等活动足迹问题,第三个就是技术要素,低碳在运营过程中,数字技术的采用、支撑和发展,无论是哪一个层级,这三个方面的要素都是今天要探索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七、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首先我们来看链层级,链层级主要围绕核心企业的资源进行集聚,建成一个低碳运营的平台,主要有三个方面,以焦点企业为核心,来牵引低碳供应链如何形成,另外一个在治理过程中,以契约形态打造。在足迹方面,要关注供应链商流和物流各个环节的链接、智慧、可测度、可管理,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运营平台。

1、链层级低碳供应链。在技术方面,要形成组织供应链技术规范和标准,数字化治理是一种集中化治理方式。

比如华能智联,试图从九个方面来实现链层级低碳供应链,包括交易线上化、车辆网联化、载具再电气化、仓配智能化、运维可视化、资产数字化、金融普惠化、碳迹标准化、制造低碳化,这是站在一个微观层面的层级来实现的低碳化。

2、网层级低碳供应链。不仅仅是核心企业自身了,需要和上下游去联动,这个联动的核心在哪儿?在组织层面一定要通过低碳信用的传递,将上下游资源协同起来,这里就要解决什么?

就是以焦点企业为支点,上下游多主体互动的低碳供应链,不仅仅是内部需要互动起来,这个时候靠契约治理很难,这个时候需要关系治理。

同样在足迹这方面,不仅仅是我们内部各个方面的生产经营足迹化,更要关注供应链商流物流各环节的交互、穿透和行为信用链的打造,建立多方交互的运营平台。

而技术方面要实现整个供应链流程数字萃取、数字关联、数字智能、数字自驱,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这里的核心就是形成网络化的供应链规范和标准,以及商业共识,数字化治理是一种协调化的治理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

我们最近做的研究中,专门谈到了国网和浙江电力,他们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数字化,把上下游降碳情况进行数字萃取和整合,形成整个的碳评报告,鼓励上游建立数字化碳账户,再利用碳账户不断地去发展积累,引导他进行降碳,然后再和金融进行结合,这个非常具有创新性,显然已经不是基于核心企业自身的降碳行为,而是把上下游互动起来,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物流和供应链怎么从某个特定的企业向上下游互动的方向转移。

3、态层级低碳供应链。态层级致力于供应链所涉及到的各类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生态,就是多主体共建来推动这个闭环的低碳供应链,这个时候就需要区块链治理。它的足迹关注于供应链的商流物流多维交互和知识网络形成,建立松耦合的元生态平台,就是多生态聚合的生态平台。技术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形成多方位商业共识,整合行供应链技术与运营规范,它的治理是一种分布式协同治理方式。

比如说我2022年7、8月份到新疆调研,新疆国家能源集团打造了一个完全闭合式的全程供应链,因为现在有个增量配网,怎么能够把增量配网使用起来,因为增量配网短期之内无法并到国网里面,就对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里面涵盖了多方互动,由八一钢铁提供场景,因为八一钢铁是炼钢,它有导载物流,导载物流就是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怎么办呢?八一钢铁上面铺了单晶硅、多晶硅、新能源,发完电之后由国家能源集团提供储能站,然后根据物流网络的规划,在物流的节点当中部署换能站,然后全程的数据是由当地的数字公司光达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再和三一和吉利合作开发了充电重卡,这样的话就把所有的环节闭合起来数字化,我想这是一种新的多利益相关方互动来创造我们所讲的低碳效益。不仅如此,真正的全程碳可以计量,降碳的配额和指标再进一步进行交易。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产业变化,就是怎么从企业级到行业级到整个闭环的供应链,从组织、足迹、技术多方面共同推动物流和供应链的低碳化,这是我们今天各行各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的课题。

《数字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课》火热报名中

当前,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74号文“十不准”下,国资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从提供纯资金驱动型供应链服务,向综合供应链服务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快速推进供应链数智化,支撑业务转型与新质发展?金融强监管、央国企“去金融化”、“禁止非现金支付”大背景下,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场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融促产促进全盘业务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在历经10余年迭代打磨、2000多家企业校友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我们将于8月24-25日,在成都开启为期2天的17期产业数字化与产融创新高级研修班第4课——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线下课,邀请国内供应链、供应链金融领域顶级专家宋老师坐镇授课。

宋老师将通过剖析国网英大、厦门象屿、优合集团、万华化工、上海励响网、光谷金信、准时达、宏伟供应链、中招公信链、伊利、海尔、众陶联、网商银行、李宁、小米、数链、66云链等近20大鲜活创新实践案例,给你讲透最前沿的数字供应链构建路径,以及用好产融结合给全盘业务提质增效。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