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毛莉 , 2025-01-13 , 浏览:1231

自去年4月被海南证监局责令改正后,普利制药的财务造假案终于有了定论。知名药企、曾经的针剂龙头,或成2025年强制退市“第一股”。

普利制药1月5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据了解,普利制药在2021—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10.31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5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 76.72%。

中国证监会认定其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开展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上述违法事实,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普利制药自1月7日起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普利制药”变更为“*ST普利”。后续将根据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规实施退市。若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其可转债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

普利制药称,自2025年2月9日起,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将进入回售期(最后两个计息年度)。在回售期内,若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公司将面临提前兑付申请回售部分可转债本息的可能,届时可能存在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另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披露,普利制药6名核心高管范敏华、罗佟凝和朱显华等主导、参与、实施了此次财务造假。范敏华时任普利制药董事长、总经理,罗佟凝时任普利制药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朱显华时任普利制药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普利制药罚款1000万元,对范敏华、罗佟凝、朱显华分别罚款500万元、400万元、150万元,对另外3名高管分别罚款130万元、120万元、120万元,合计罚款2420万元。其中,范敏华和罗佟凝的违法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还分别被采取10年和8年市场禁入措施。

普利制药称,目前其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正式处罚决定,如根据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关于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将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出具的正式处罚决定为准。同时,其将立即开展合规自查。

财务造假的背后,普利制药近年来业绩的明显恶化。2024年,该公司更是陷入“多事之秋”麻烦不断,年初即陷入问题旋涡,4月因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被海南证监局责令改正,年报延期披露,且 2023 年年报还被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一方面,公司无法完整提供前期差错更正依据,让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纠错的完整性、准确性存疑;另一方面,公司与海南德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的采购交易,因缺乏充分审计证据,交易真实性、公允性成谜,关联关系也难以厘清。

2024年7月,普利制药遭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财务造假行为逐渐曝光。

财务造假超10亿,或遭强制退市

官网显示,普利制药是一家化药制剂企业,总部位于海南海口,成立于1992年,于2017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的注射剂龙头企业。普利制药曾为中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百强企业,被国家工信部纳入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儿童药基地,其销售产品涵盖抗过敏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药物、心脑血管类、造影剂类、紧急抢救药类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独家剂型专利产品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和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产品覆盖30多个国家及地区,公司已取得欧美等市场的制剂生产批件178个。

根据1月5日普利制药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普利制药存在多项违法事实:

一是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4%,对应营业成本1.29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08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5.88%;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8%,对应营业成本0.69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87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8.27%。

二是不当确认贸易收入。在营收利润“注水”同期,普利制药在贸易业务核算上也动起了歪脑筋。该公司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0.78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对应营业成本0.78亿元;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0.59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对应营业成本0.59亿元。正常情况下,对于不具有控制权的业务,应按照净额法核算,仅将公司实际赚取的差价确认为收入,而普利制药采用总额法,将整个业务的流水全额计入营收,就如同给财务报表强行 “注水”,使得营收数据虚胖,严重破坏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也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似比实际情况更加乐观。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披露,普利制药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5.15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4.11%,对应营业成本2.07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08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5.88%;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1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56%,对应营业成本1.28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87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8.27%。普利制药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据悉,证监会决定对普利制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1000 万元罚 款;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范敏华罚款500万元,并对其采取10 年市场禁入措施;对时任普利制药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罗佟凝罚款400万元,并采取8年市场禁入措施;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进行罚款,在120万元至150万元区间不等。

根据前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查明的普利制药财务造假事实,普利制药可能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即公司2021年、2022年度“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超5亿元,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标准并非2024年4月发布的上市规则新增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是之前及现行上市规则多年已明确的退市标准。

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普利制药股票于1月6日停牌一天,并自1月7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可转债于1月6日停牌和暂停转股一天。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期间,普利制药需每5个交易日披露1次相关事项进展并就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进行特别风险提示。之后,普利制药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将停牌等待最终的终止上市决定。

事实上,普利制药自2024年7月以来累计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已多达30多次,退市风险早有预兆。

自2024年7月以来,普利制药在相关立案调查事项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延期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后的专项鉴证或审计报告的提示性公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等各项公告中持续提示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提示投资者公司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等相关情况以最终调查结果为准。若后续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普利制药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该公司股票存在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同时,根据规定,若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可转债也会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

业绩跌入谷底,坏账风险高悬

作为仿制药大户,普利制药的业务发展其实已经处于下行区间,此前,中证鹏元下调普利制药信用等级和“普利转债”信用等级,并指出,受到集采影响,2023年公司大部分仿制药产品销量和单价均呈现下滑趋势,且客户账期也持续拉长,致使经营回款滞后,营运压力上升,而且,期间费用对利润造成侵蚀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考虑到未来随着集采的持续进行,产品面临持续风险,预计未来公司经营业绩继续承压。

从经营数据来看,更是直观地反映出普利制药的艰难处境。回看其造假轨迹,2021年、2022年报造假是为制造营收高速增长、净利润继续上涨的假象;自查报告更正后数据,则是营收增幅减弱、利润同比下滑。立案调查后披露的数据显示,普利制药2021年营收、净利纷纷开倒车,2022年净利润亦是同比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的普利制药,已经转为亏损。截止2024年9月30日前三季度,普利制药营收 6.25 亿元,同比仅微增 0.34%,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 0.98 亿元、1.25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204.89%、397.45%。2024年第三季度,普利制药单季度营业收入为1.88亿元,同比上涨22.90%;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4145.77万元,同比下降1171.62%,业绩跌入谷底。

同时,普利制药的资产负债表也亮起红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1.97亿元,占总资产的19.04%,资金回笼缓慢,坏账风险高悬;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3.74%,偿债压力巨大,财务风险加剧。公司资金链紧绷,研发投入捉襟见肘,多个新药项目被迫延期或搁置,未来发展动力不足;市场拓展受阻,销售渠道收缩,国内市场份额下滑,国际市场出口业务也面临诸多阻碍;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趋于紧张,供应商催款、合作伙伴谨慎观望,公司运营举步维艰。

公司内部治理失效、内控体系漏洞百出,各部门信息沟通迟滞、不准确,从销售、生产到财务,环节脱节,应收账款核算失准,销售收款流程缺陷尽显,内部审计监督软弱无力,诸多问题层层交织,最终让财务造假的毒瘤肆意生长,将普利制药拖入泥潭,也让投资者陷入信任危机的漩涡。

立体追责,退市要“一追到底”

上市公司“一退了之”,却让投资者“踩雷”而蒙受损失,这一顽疾正在破解。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要严肃整治财务造假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同时明确,坚持对退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严惩导致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责任人员。

2024年7月,中国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财务造假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要求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强化行政追责威慑力,对欺诈发行、严重财务造假的公司依法坚决予以退市,强化对相关机构和个人追责;推动加大刑事追责力度,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实施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等行为的刑事追责力度等;推动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2024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发布《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明确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重点问题。

2024年12月26日,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印发《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好企业2024年年报工作的通知》,旨在坚决打击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按照新会计法有关要求,强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加大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从近期从严从快查办的恶性违法违规案件,也释放出强烈的“严监管”信号。证监会和交易所正通过加大立体追责力度等手段,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万联网了解,仅2025年新年第一周,上市公司退市警报就频频拉响,成为A股一大热点。例如,市值连续跌破5亿元“红线”,国美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美讯”)、江苏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博信”)提前锁定退市,离场进入倒计时;此外还有*ST大药(603963.SH)、*ST吉药(300108.SZ)、*ST龙津(002750.SZ)和普利制药(300630.SZ)、*ST景峰(000908.SZ)5家上市药企先后披露了关于公司可能被终止上市的公告,同时双成药业(002693.SZ)也存在“披星戴帽”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既要“退得下”,也要“退得稳”,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和加大投资者保护,正是严格退市执行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退市过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也在持续完善,举措也越来越多元,示范判决、特别代表人诉讼、支持诉讼、先行赔付等投保措施均不断有案例落地。

2025年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3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会计、审计、保荐、法律、资产评估等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彰显依法从严全链条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司法态度。在本次财务造假案中,因普利制药财务造假行为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要求上市公司及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普利制药公告,万联网综合整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