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殇”,谁之幸?
- 2019-04-26,万联网 ,万联网
2019年2月,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分别公布的2018年GDP,按人民币比较,2018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
在为不可思议的“深圳速度”感慨万千时,我们考量了香港近些年的发展轨迹——这个毋庸置疑的亚洲中心之一、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像一只不断奔驰的猎豹终于感到疲倦,放缓了脚步,开始了略作停留的观望。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以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在发展战略上,亚洲四小龙有一个共同点: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从而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
在这其中,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崛起的香港,最大的优势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香港当时是原英国殖民地体系在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重要;第二个,背靠中国内地,是1978年之前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内外经济贸易的唯一窗口。
第一个优势在确定中国将无条件收回香港主权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开始调整和重新部署,逐步将原来由香港承担的一些功能,逐步转移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体系的职能后,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就已经在下降了。
第二个优势则在1978年后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后也变得不再突出。实际上,从1970年代起,就有一些香港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在广东靠近香港的地区进行代工生产,再转而出口欧美市场,从中赚取差价;1978年以后,全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外资来华设厂门槛降低,一些外资企业就不再需要通过香港中转了,而是直接进入中国大陆;1992年之后,大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而且,经过十多年的准备,内地的一些配套设施也开始逐步健全和成熟起来了,同时英国将香港的金融中心功能向新加坡转移,香港的经济形势就开始扭转了。
更重要的是,在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是以广东为前沿,而广东更多的是以香港为龙头,香港则以广东为腹地。而在1992年之后,随着上海也成为开放前沿,上海身后则是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加上上海是传统的工业中心,所以上海的发展很快。
到2000年后,随着中国全面加入WTO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期,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发展得极快,更多的欧美企业直接把亚太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生产则可以放在上海或者长三角其它地区。
2018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16万亿元人民币,外贸规模首破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已连续33年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一,作为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突出贡献城市,深圳表现非常亮眼,除2018年GDP首超香港后,2018年,深圳市的企业数量累计1960134户,连续6年创业密度全国居首,优秀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使深圳的经济地位愈发突出。
上海、深圳等大陆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越快,香港的衰落也就越快。而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香港的优势就已不再。从产业上来说香港的制造业本来就不多,主要依赖转口贸易和金融等服务业,随着这些产业逐步向上海转移,香港也没有及时调整自身定位、融入全国金融体系,导致现在位置和发展方向较为尴尬。
在香港这匹猎豹喘息之时,一只低调的狼敛声息语地逼近了——人口少、面积小的新加坡悄无声息地以超乎体量的惊人速度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不容忽视的国家。
2018年年末,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正式出炉,新加坡作为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五位;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在经济布局上,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对外贸易方面,新加坡的优势非常突出:作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拥有完善的金融体制和税收体制,拥有AAA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作为亚洲财富和资产管理中心,管理资产超过2.6万亿新元,其中80%资金来自新加坡以外;作为国际债券中心,新加坡拥有超过1200家金融机构,聚集了众多全球市场参与者和投资人。
此外,新加坡不仅拥有众多世界级物流公司、是世界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还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连接全球市场的能力,是很多物流、供应链、大宗类企业考虑入驻、学习的热门地区之一。
税收激励政策也让新加坡成为众多企业布局全球资本市场、实现内外联动的热门国家:1.区域性/总部活动的推进政策:开拓者型税务激励——长达15年的零税率;发展和扩张税务激励——通常为长达20年的5-10%的税率;2.招商引资政策:全球贸易计划(GTP)——企业所得税5-10%;3.融资政策:财政金融中心(FTC)——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按照5年8%的税率并且免征预提税;4.知识产权、研发政策:知识产权所取得的收入相应的税收优惠。
在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2019第九期高级研修班第一课中,资深银行家、供应链金融与产融结合专家沈亦文在谈到“全球资本市场布局与内外联动的趋势”版块时,也以知名企业在新加坡的资本布局为例,对新加坡的金融地位、助力实现内外联动的各种优势做了详细解读(沈亦文: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生态圈金融)。
5月21日~26日,万联网将举办2019新加坡供应链金融游学活动,5家国际标杆考察;全球性供应链金融发展峰会(SCF论坛);低成本境外资金获取专项研讨;青山钢铁、双胞胎集团、韦立国际集团内外双总部联动分享会...绝佳的金融与贸易运作环境、强有力的招商引资及税收激励政策、中新双方的战略投资与合作……新加坡正在取代香港,成为中国企业实现3点贸易、内外资金联动的绝佳阵地。
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经济优势和政策支持,新加坡具体有何表现?万联网2019新加坡供应链金融游学为你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