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怎样“炼”成的 | 这些趋势正在改写历史
- 2020-07-27,万联网 ,曹雪艳
万联导读:
时至今日,供应链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热词之一,并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当仁不让的利器。尽管供应链金融优化供应链的核心未曾改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我们可喜地看到,更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正在多个领域熠熠生辉,发挥巨大作用和价值。
那么,步入2020年以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又有哪些代表性企业值得关注?
1
应收账款票据化等趋势大行其道,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
应收账款回款难问题一直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同时也成为供应链金融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领域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为17.46万亿元,且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幅超过大企业的增幅;科法斯(Coface)的《2020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66%的受访企业遭遇过逾期付款,有52%的受访企业遭遇超长逾期付款超过全年营业额的2%。更多的调研和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环境并未有明显好转。万联网执行总裁蔡宇江认为,国内供应链金融仍呈现“外热内冷”的情况。为此,只有多方力量的协作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4月24日,上海票交所上线试运行供应链票据平台;6月18日,首批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成功落地,9家企业通过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10笔、506.81万元,贴现利率2.85%-3.8%,贴现票据全部为商业承兑汇票;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稿。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随着供应链票据平台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随着参与方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票据化趋势已显出强劲势头,而其在降低企业融资利率等方面也有突出优势——资金端的扩容、直融体系的发展、票据法的支持,都将使优质核心企业的信用在技术和政府的保驾护航下更广范围惠及其他企业,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指日可待。
其中,简单汇信息科技公司作为率先与票交所开展合作的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之一,已成功参与和完成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而自2015年成立起,简单汇在五年多稳步、扎实的业务运营中沉淀了很好的口碑,形成了创新、可靠、专业的品牌形象,相信在票交所的带领下,在这类优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应收账款票据化具有多重意义:
2
供应链协作融合加剧,政企银等联手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频现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其各参与方的高效协同,而自上而下的供应链变革意义重大。
无论是济南为全力培育打造国际贸易产业生态圈、在基于浪潮集团“小贷通”的基础上,在建设银行、齐鲁银行的积极支持下打造的“泉贸通”供应链金融平台,还是湖南省娄底国投联手德方智链打造的链企银平台,亦或是泸州自贸区与辉睿供应链携手推动当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借助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企业的专业能力、集结金融机构的力量,共同深耕供应链金融——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自上而下形成的供应链协作融合的重要变革。
自2017年国办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大力发展以来,各地方紧锣密鼓发出各类政策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而从具体落地上来看,政府有意愿为银行提供背书,平台有技术保证风控,中小微企业愿意配合上传企业经营数据,多方共同发力,无疑更有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迈进。
此外,由广东金融局指导、金融壹账通支持搭建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由胶州市政府指导、采取“数字资产+政府风险缓释金+银行信贷资金”模式的胶东产业供应链平台等不断涌现,独浪不成潮,正是这集结于供应链金融蓝海中的朵朵浪花,汇聚成了撼动市场发展的巨大浪潮,协同、融合的魅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迸发了更强的生命力,被资金难题所堵塞的供应链正不断疏通。
3
科技预示未来,物联网、数字化、区块链等助力供应链金融更通畅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而科技的应用在颇多领域则颠覆了现有的方式,改写了人们的思维——供应链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将“搭平台,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定为六大方向之一,这是产业互联网首次上升至国家层面;4月20日,发改委为“新基建”下了新的定义,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其中,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在供金的应用备受关注,而各类科技的结合也成为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大趋势,如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
基于物联网等技术,完善的全国性融资体系的建设正如火如荼。5月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CBA)与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CAWD)(以下简称“两协会”)联合在线发布“存货(仓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阶段性成果及战略规划”,并宣布正式启动中仓协仓单信息登记服务平台筹建工作。该体系强调技术控货的作用,每张电子仓单都将来自于配备了物联网控货方案的仓单管理系统,可以对存货的入库、质量、数量、位置、存储环境等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实时动态监管,“货单一致性”得到保证,大大降低融资服务的风险。科技赋能下,仓单数字信用的重塑就在眼前,万亿级的市场已经打开。中仓协仓单信息登记服务公司(筹)筹备组组长姜松在6月11日由万联网主办的第七届“CSCFIS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正在建设中,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体系,共建生态,进而推进国家经济往前发展。而这类平台的推进,正是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
此外,产业集群、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我国企业重塑供应链、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依托;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仅可以培育新经济,也可以促进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的形成,数据要素有望在共赢机制、科技、政府三因素支撑下,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构建数字信任、支持风控前置、让交易信用发挥更大价值的关键——科技预示未来,也在改写供应链金融行业。
4
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更有法可依
无论是供应链金融各类产品的运作机制,还是风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2020年以来,供应链金融有法可依的趋势更为显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共计11837家,但长期以来,保理行业的风险问题并不少见,相关法律细则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详尽规范了各类典型合同,保理合同(草案第三编第十六章)被首次列为新增典型合同。最新民法典的出台,让保理合同章从保理定义、合同内容和形式、履行环节、有追/无追保理分类、受偿顺序、债权转让规则适用等方面搭建了保理的基本规范架构。该事件是保理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将进一步促进保理业的发展,并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供应链金融而言,保理这一巨大市场也将在保理合同法律的规范下,向更长久的方向健康发展。
深圳联合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保理”)董事长黄俊武在第七届“CSCFIS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曾接受万联网专访,他表示,中小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融资需求巨大,但是金融机构目前在技术方面很难链接,很难直接把金融资源和资金有效的投放到中小企业。再加上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要求金融机构运用多层级技术,金融科技化已是大势所趋。依托母公司联合利丰的供应链资源,联合保理大展拳脚,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布局,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联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等多个节点,有效地提升了保理业务操作的便利性和作业效率,降低了业务风险和运营成本。
保理行业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蓝海市场,监管政策的出台、立法举措的推出等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联合保理等企业的创新探索将会为更多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输出更多价值。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这样描述钢的诞生,实际上,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同样经历了千锤百炼,方能迸发蓬勃生命力。频发的供应链金融爆雷事件、政策的关注和倾斜、多参与方的协作融合、科技所带来的每一次震撼和惊喜……无论是惊雷抑或春雨,都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更为坚韧的动力。
百炼方成钢,我们共同期待着供应链金融在更多的挑战、更开放的市场、更广袤的天地中自由生长、改写历史,创造更具可能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