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单体系“百家争鸣” 75万亿存货市场待掘金

2020-09-16万联网 ,许书川

2020年9月10日,中仓登官微发文:“‘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正在做大量的试点和项目推进,因此需要来自质检、保险、技术实施、细分商品品类行业协会或头部机构等行业资源的加盟,共同细化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规范在细分商品行业内的各项标准,引导行业达成共识,携手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9月4日,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组织起草的团体标准《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共征求意见。 



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未来中仓协的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会和其他各家电子仓单联盟体系一起打开中国存货融资市场的广阔空间——据世界银行集团估算,目前存货融资市场规模5万亿,相对75万亿的存货规模,还有巨大的可开发空间。


经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梳理,现在市面上大家说的仓单至少有五种:一种是期货市场的标准仓单,背后是期货交易所的信用背书。第二种是普通的入库单,可能只满足法律要求,但是不满足金融风控要求。第三种是满足金融风控要求,但是只能在合同协议框架下形成效力,不能流转的仓单,叫CMA仓单。第四种是电子仓单联盟体系下的仓单,既满足金融风控要求,同时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上,能实现流转,背后会有物联网法院、区块链存证等新型司法方式的支持,其流转在根本上依赖于技术增信。第五种是全国性仓单(此处并不特指中仓协与中银协的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只是一个概念性描述),由公家设立准入标准、监管标准进行监督管理,也会用上物联网等新型科技,有相关的规范、制度,应该也会有立法司法上的支持,其流转在根本上依赖于规制安排、公信力。


前面三种仓单比较好理解,后面两种仓单比较“新”。


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背后的推动者们希望推动的不仅仅是一个登记公司的构建,还希望推动标准规范的完善,构建一个由仓储企业、科技企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质检企业、计量企业、交易市场等等组成的大联盟,还涉及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甚至未来可能还会涉及到立法司法、监管部门治理。其出发点对于中国仓单业态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除了中仓协、中银协在努力,还有不少机构/企业从不同角度努力推动仓单体系的发展,例如中物联、高达、中储京科、加佳科技、众享金联、梧桐港、易见、中仓仓单......


关于中国仓单体系的发展,不管是哪个仓单体系,以下问题都是要深思的,包括公信力的问题、银行会不会参与的问题、技术成熟度和覆盖面的问题、场景深度的问题、利益分配的问题、竞争与合作的问题、立法司法的问题、政府治理的问题。


1公信力如何形成?


易见股份刘钧认为:“公信力不仅仅要依靠公家机构的管理或者法律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让资方信任的管理机制。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通过与资方合作的试点项目优化业务模式,打磨风控细节,总结出资方接受和认可的可执行的标准、规则、机制、体系等。"


2如何才能让银行认可并参与?


众享金联梁志超认为:“基于资产的穿透式管理和服务、基于交易信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是一大趋势。主体信用和应收账款融资市场已成‘红海’,未来存货融资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核心企业下游企业的存货融资市场。因此首先银行自己要改变理念。”


加佳科技的顾军:"改变银行的底层风控逻辑需要真正过硬的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不同商品的物联网技术目前还很不均衡,有些商品的物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有些商品的物联网监控体系并不成熟。各家细分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供应商需要深耕细作,打磨产品和技术,实现控住货的硬指标,才能构建可信资产体系,真正打动银行。"


高达陈军荣认为:“如果要让银行真正积极地参与动产融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立法司法完善、行业治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宏观环境建设。而从资产端企业实践的角度,企业必须在摸清市场痛点的基础上构建起金融可以依仗的供应链场景。没有落地场景,只有技术是没有用的;没有落地场景,基础设施和标准也是空中楼阁。供应链场景中要把物流、贸易、政府及其他各方资源整合起来,让仓单拥有一个可靠的流转体系、融资体系。”


中储京科高啸宇认为:“中国的企业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换种方式来说,大家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技术、管理或者模式多好,而是谁能快速地基于好的技术、管理、模式掌握最多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因此,如果企业想在竞争中胜出,想获得银行的青睐,应该尽可能地‘做重’,只有重投入才能牢牢地掌握资源。”


3未来,不同的体系之间是否可以走向融合?


中储京科高啸宇认为:“未来很可能会融合,只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融合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在实现融合之前,各家需要努力沉淀自己的能力、资源。”


关于利益分配,众享金联梁志超认为:“总体来看,市场空间足够大,各家一定能找到共赢的合作机制。”


4关于仓单体系的发展


梧桐港田威宇认为:“国内应该对标国际,有的国家已经建立了仓单法,我国建立仓单法,与国际接轨,将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立法的完善、传统银行的变革、技术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时间。国内相关企业更应该在仓库规范管理、数字化仓库建设、商品朔源、货品流通性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共同夯实市场发展的基石。”


易见股份刘钧认为:“中国的仓单目前的金融属性比较弱,这与中国的法律、基础设施、仓单交易体系和登记制度等宏观配套不完善也有关系。”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仓单体系的发展会走上快速通道。



文章中接受采访的企业案例均被收录在《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中,该白皮书将于9月1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同步发布,欢迎大家到论坛现场参与进一步探讨!

来源:万联网


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论坛还将聚焦“物联网金融、动产融资、存货/仓单质押融资”等内容展开圆桌尖峰对话,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许书川现场对话南储集团总裁李文杰、文康律所合伙人、仲裁员、山东大学法学院教师董杰,平安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大宗及平台负责人彭妍,欢迎扫码一同继续深入探讨!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