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产融刘晨:城投平台转型是政策要求,也是自身迫切需求
- 2021-10-11,万联网 ,万联网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控制债务风险的战略部署,规范地方政府相关融资业务,防止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银保监会针对政府隐性债务下发了《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的银保监会15号文已经落地实施,这对长期依赖借新还旧的城投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城投公司或者相关平台的转型迫在眉睫。
在由万联网主办的2021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峰会上,建投产融平台科技板块负责人、华融建投保理副总经理刘晨以赋能产业链:产业互联网赋能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为主题,对城投、产业互联网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刘晨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城投和地方国企、产业互联网、细分产业、产融一体化;如何从城投平台的视角用产业互联网的形式去服务细分产业,并且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或者非银机构控制风险,进而把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到细分产业。
同时,刘晨还介绍了平台的目标和理念,以产业为本、数字引领,携手战略合作伙伴重构产业生态。重构产业生态,并不是颠覆原来产业,而是让原来的运营效率更好,未来将一直秉持产业为本、风控为基、科技为魂、金融为器的理念。
以下内容由万联网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而来,有删减,供业内人士参考:
刘晨:我分享主题既涉及到城投平台,还涉及到具体的细分产业,包括产融、产业互联网。嵇老师提到核心企业信用问题,从风险角度考虑,核心企业如果出问题那就是全盘的问题。第一,我想在弱核心或者无核心的前提下去控制风险,让风险分散到交易环节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二,董老师也说了关于融资性贸易的问题,融资性贸易我们是怎么规避的?一般来说,提到国企或者央企时,总会提到托盘,是不是涉及到融资性贸易?一般融资性贸易确实存在“走票、走单、不走货”,另外也存在只看一段,不看全貌;第三个,存在对信息把握不全。
我的主题内容里有四个关键点:城投和地方国企、产业互联网、细分产业、产融一体化。如何以城投平台的视角,用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去服务细分产业?并且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或者非银机构控制风险,进而把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到细分产业。
作为银行想去控制核心小微企业的风险确实非常难,数据、信息不顺畅和不全面,都需要有人来助力来控制风险,银行自己做不了,需要打开合作,打破部门墙,加强外部的协同,从而达到共同服务的目的。谁来服务呢?央企可以吗?央企能力上可以,但是从精力上做不到,全国小微企业细分集群太多,央企没有精力,也没有具体的团队负责到这么细分。民企可以吗?民企有一些产业内的龙头可以,但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产业链条内。谁更合适呢?作为城投来说,不仅是执行地方政府的公益行为,我们所说融资平台的些微,或者基建的行为,更多应该把精力投向在它所负责区域内的细分产业,把国企的信用赋能到产业之中。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国家一直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目的是为了剥离政府融资平台的行为,从各个方面,减少自融和风险,推动政府平台向市场化的转型。政府转型有几个迫切需求,第一,转型有利于减少城投公司在监管限制,比如现在15号文,不仅是城投难受,资金方也难受,钱不敢投;第二,市场化转型有助于增加核心企业,或者城投自身的造血能力,尤其是满足城投平台自身的需求;第三,塑造城投新的形象和品牌。
下一步该怎么做呢?有五个方向:转型方向、相关政策、场景介绍、体系架构和平台的介绍。
转型方向,城投转型有几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在介绍之前也说一下转型和整合的区别。单纯说整合,把区域内一些其他公益职能整合在一起,不叫转型,没有市场化经营,也没有增加自身的造血能力。转型需要结合两点:一是自身的优势,二是区域资源。
自身优势是什么?从三个模式可以看一下:
1.合肥模式,是做一个细分产业投资,政府眼光比较独到,做新兴产业投资。
2.苏州模式,苏州本来就是外企的集中地,也有很多制造业,基于这个优势,做的是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行。
3. 上海模式,做的是公众事业服务,与民生相关的气、热、水、电,这是区域优势。
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并没有和细分产业,或者细分产业集群相结合。从创新角度来看,如何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通过产业互联网新的方式,去服务细分产业,去实现平台的转型。
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的场景加互联网总体思路,以平台为工具,目的是重构产业的组织形态,帮助实体企业、单一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促使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产业,具体增效是企业。具体体现在企业外部的联合,以及企业内部的效率提升。第一个方面是场景,产业互联网一定是以场景为生,没有场景是没有根的;第二个方面是效率,它是为效率服务的。为场景而生,为效率服务,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通过这张图来看一下,传统产业提供场景,通过场景式再加上新兴产业,这里的新兴产业可以理解为金融科技的手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从而进一步实现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要在中间要搭建一个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去帮助传统场景和新兴产业的结合。
政策方面,一直在强调平台经济,什么是平台经济?技术和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如此平台经济还需要与下一个政策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产业互联网生存的土壤。
什么是产业链?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首先有核心企业为主导,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更多表现为上下游分散的现状,这是供应链。而产业链,可以理解为无核心或者弱核心的。这里面所谓企业在里面是构成一个网状结构,而不是线状的结构。供应链更多对应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产业链更多的是对应中小微企业的协同,中间用供应链金融将二者连接起来。
一切都是基于场景,场景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服务的场景,是邯郸永年的紧固件产业,永年被称为紧固件之度,全年的产值300亿,能够占全国产值份额的55%,年产量460万吨,销往40个国家,规格型号50家,生产型企业是1700家,吞吐量是100万吨。这些数字,用产业互联网想给它降本增效的话,或者想给它转型升级,也要有些数字往上提高,有些数字要下降。
市场是提高的,产值、产量、销往国家等这是往上提高的,生产企业的数量要下降,很多企业无法起到引领作用,对市场没有战略作用,钢厂、线材、热卷板等属于加工厂,往下分销到国内零售和出口,领域包括建筑、电力、铁路、工程机械等,我们的民用,包括桌子、椅子,都有紧固件。它存在的劣势是,产业以中低端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同业竞争激烈,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具有明显的缺陷,头部只有4亿,设备基础设施短缺,传统服务为主,科技赋能,现代服务配套不足,传统金融难以渗入。
痛点。通过调研发现:1.企业缺钱,采购要预付,收款要账期,存货压资金;2.缺单,自由销售渠道非常单一,缺乏新型销售渠道,比如互联网渠道,获取订单的能力不足;3.缺效率,内部自动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是人工操作,外部缺少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4.缺货,要去买货,客户有需求才生产,做不到提前预判;5.缺低成本的原材料,现在的企业是以临时性采购为主,无法得到集约化采购,钢材原材料波动太快,利润无法在这里体现;6.缺品牌,为什么缺品牌?收入低,最头部一年4亿,1700多家只有100多是规上企业,规上企业年收入达到一亿才有几十家,缺少资金做研发。
这是当地政府非常头疼的问题,很多企业产值大,但交税少,如何解决呢?我们建立体系架构,我自己解释是“三山五岳”:五个金牌、五路大军、五湖之士。
五个金牌:第一是从公司上下思想一致;第二个是特区政策;第三个是特种部队;第四是公司治理体系,打破部门墙的治理体系,不能按照传统公司的部门架构;第四是IT赋能能力,SaaS赋能能力。
五路大军:要做产业互联网,要跟银行合作,银行需要能够整合资源的人替银行服务,才敢把钱投入到产业里。第一类领航类,行业标杆企业一定是生产企业;第二类护航类,专业的B2B电商平台;第三类伴航平台,第三方物流平台、仓储监管公司;第四类是助航;第五类是续航类的。
五湖之士:懂产业的人、懂科技的人、懂仓储物流的人、懂运营的人。
三大抓手:供应链服务平台,数字化平台、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转换平台。供应链服务包括集采、分销、仓、配送、支付结算,把产业非核心功能外包给我,企业只要管核心功能,包括管生产、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剩下的非核心都是我来做,风险防控的抓手。供应链金融放在最后,然后是科技,通过科技将交易流程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
我们平台的目标和理念是:产业为本、数字引领,携手战略合作伙伴重构产业生态。理念与目标一定是基于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结合五类大军一起行动。
重构的是产业生态,不是颠覆原来产业,而让原来的运营效率更好。产业为本、风控为基、科技为魂、金融为器。我们目前服务的产业:轴承、紧固件、医疗器械和建筑周转材料。呈现外部的是:一手是供应链服务云平台,做仓配运集采分销,另一手是供应链金融云平台,协同金融资源,还有隐藏在后边的是数字化平台。
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但是前途也是比较好的,风险未知,如果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我相信还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以上内容由万联网记者依据现场嘉宾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2021年9月28日,由万联网主办,中征(天津)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箱信、五牛控股、e签宝、合合信息、高达金软等为合作伙伴的“2021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峰会”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战略支持单位,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联合主办;同时,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山东省供应链管理协会、天津市商业保理协会、青岛市供应链协会、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临沂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浙江供应链协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等为本次论坛支持单位。
此次论坛以“推进产业数字化实践,构建产融一体化生态”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供应链产业链领域顶级专家、知名企业家等相聚一堂,共话供应链产业数字化新发展格局。
此次论坛的前身—“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连续举办至第七届,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领域行业领袖盛会。在这场珍馐盛宴上,通过此次评选为行业遴选一些优秀企业,对中国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尽绵薄之力,是举办这次评选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期待这些企业未来可以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