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产业链打造成都崭新“名片” 产业集群形成蓝海战略效应
- 2021-11-26,万联网 ,肖海
成都素有天府之都的美誉,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对成都有着这样的描述,“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安心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蜀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
如今的成都已拥有了“新”名片,数字化+产业链融合的模式让成都拥有了另外一种风采,历史文化的沉淀与数字化之间的碰撞,孕育了成都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未来成都将以数字化作为躯壳,包裹着持续创新的理念,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专属名片。
成都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已然昭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方向是主要抓手,推动数字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增值,不断优化生产关系路径,建设数字化城市是未来成都发展的主基调。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将加快布局完善5G、物流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发展,并且加快数字化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模式。而在产业数字化中,积极推动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数字文创、智慧农业等数字化融合业态,让各项产业与数字化完美融合,助力产业链蓬勃发展。
天府数谷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得立曾表示天府数谷作为全省第二个以“天府”命名的产业功能区和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正聚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四大领域,奋力推进天府数谷数字产业园建设。并且下一步,天府数谷将紧盯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用“数字”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
产业链供应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夯实基础上才能去进一步找到发展的突破口,虽然数字化浪潮汹涌,但想要找到创新的突破口也并非易事。成都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的更多可能性,让数字化与产业链供应链各方面相融合,进一步达到数字经济的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在于如何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协调发展,成都不遗余力的创新数字化技术,是为了让这个突破口产生更大的裂隙,这些技术将会解决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时遇到的问题。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业态 国企民企融合助推产业经济兴盛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2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7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4.9%。成都海关近日通报的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外贸运行情况——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92.1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其中,成都5861.3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六。
根据此数据,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教授汤继强看来,企业恢复的速度体现着城市经济的韧性,这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发挥出的“定盘星”作用。汤继强认为,在过去的发展方式受到制约,国家启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时,正好集中力量把位于内陆的经济单元盘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拓展了双循环的回旋空间,事实上承担着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发动机”的作用。
成渝打造的双城经济圈模式,正是产业集群的最优表现,产业集群会形成新的经济业态,加速经济高效增值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模式,分散的模式无法让生产更为高效,同时资源也得不到整合,而产业集群会在最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触角”,让整个经济在最优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运转,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体系的和谐发展。
此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成都要发展枢纽集散的流通服务:加快建设亚蓉欧航空枢纽和泛欧泛亚陆港枢纽,构建“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培育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完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发展智慧仓配、跨境电商物流等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筑面向“一带一路”供应链核心节点和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此意见的印发明确了成都作为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而成都不仅仅在产业集群方面蓄力,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国企民企的融合。早前对国企民企融合发展的提案中,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陈建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他看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味着“非公即私”的企业所有制二元结构将加速向国企民企融合发展方向推进。
国企民企的融合会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都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不断谋求最优的发展模式,不仅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发力,并且利用数字化技术渗透到产业的方方面面,力求让融合达到完美。产业集群将是成都最重要的经济战略,同时数字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也会在未来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