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新思路:政策+资金+平台
- 2024-01-05,万联网 ,侯泽宇
从业界实践来看,过去几年,地方不断加大对当地产业数字金融的重视和投入,试图探索数字金融服务普罗大众和实体经济的新路径。但是许多地方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模式集中在政府负债、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和个人信用贷款;地方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方向和解决方案不清晰;金融机构还停留在个别试点,缺乏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融合创新模式等。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笔者对支持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资金来源及地方搭建的平台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地方政府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新思路。
国家及地方利好政策梳理
12月7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存货、仓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12月19日商务部、央行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数字化金融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加大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改进产品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正式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若干措施》拓宽知识产权、仓单、存货、订单、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范围,开发批量化融资产品,满足企业的快捷融资需求。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加速变革,数字化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云南省财政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部门出台《云南省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九条措施》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完善金融保障手段,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保税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等物流金融业务。
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综合保税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
资金来源特点与趋势分析
地方国资成为了产业数字金融的主要资金来源。地方国资符合监管要求,对短期收益没有那么看重,为了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后续也愿意进一步充实银行的资本。地方政府利用国资企业投资地方银行能够乐见其成,一是收益有保障,二是能引导银行加大对地方投入,特别是政府支持的项目。
地方商业银行开始自主加大产业数字金融的资金投入,创新更多金融服务产品。对于地方的商业银行来说,加大力度进行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商业银行在赋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要满足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转型诉求;又要满足产业数字化监管新规则;还要助推核心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模式中实现:业务收益、数据收益、可持续收益等全新的商业价值模型。机遇是产业数字化金融能够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下沉和风控方面的难题,通过企业底层资产的数字化,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起“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更完备的风控体系,最终服务产业链上所有企业。这是一片蓝海,将给地方商业银行带来巨量业务和光明的利润前景。
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发展地方产业数字金融从国资主导到地方商业银行资金崛起确实是未来发展趋势。
聚量集团董事长邵平提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定要抓住商业银行这一主力军,通过商业银行的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带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他对产业金融的发展归纳出三个阶段:产业金融1.0阶段,业务流程集中于线下,银行通过人工授信、“点对点”服务于具备较强主体信用的企业,服务对象单一,企业融资效率低。
产业金融2.0阶段基于信息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确权增信的上下游企业,但其在数据质量、风险管控、服务均衡性、充分性上存在局限。
产业金融3.0阶段基于“产业数字金融”,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产业数字金融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针对不同产业链供应链特点,构建数字化的闭环交易场景,收集和分析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数据,对交易项下的货物、应收、预付账款或其他权益进行有序登记和动态监控,确保交易关系和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形成“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更完备的风控体系,实现对产业链上企业资产(特别是中小企业资产)和交易背景看得清、摸得透、信得过、管得住,使金融机构有效地节省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从而系统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地方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产业数字化的过程离不开地方政府建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平台能够将金融机构、相关生产方有效链接到一起,以政府信用和政策为依托,形成独具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服务平台。比如浙商银行与南方电网联合发布“电链通”;国家能源集团“国能e链”能源供应链金融平台;湖北省属国企湖北联投旗下“联链通”供应链金融平台等。
但是许多地方政府主导或金融机构自主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具有明显局限性:一方面,有的金融机构提供助贷服务的平台服务比较碎片化,成本叠加,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依然很高,仍然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供应链贸易的进度可以将金融服务分为订单采购阶段的金融服务,存货保管阶段的金融服务,销售回款阶段的金融服务。然而目前大多平台都集中在订单采购和销售回款阶段,对于存货保管阶段少有涉及,仍然存在市场空白。
正如文章前段梳理的政策中,有不少地方政府支持存货、仓单的金融服务,但如何落实政策,这是当前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及地方商业银行若想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出台支持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然后明确资金来源,可以向更具有主动性的商业银行资金寻求新动力;同时着重开发存货保管阶段的金融服务,将传统的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更稳定的“物”的信用,覆盖更多的供应链边缘企业,让这些中小企业只要有“物”,就可以通过物的信用获得融资。
开发存货保管阶段的金融服务需要地方政府将“物”变成数字化资产,搭建基于“物的信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首先,该平台应该以登记公示为内核,让货物的权利有查询途径,让金融机构享受到全面透明的权利归属查询服务;
其次,平台应具有货权管理的基础功能,进一步完善平台的确权功能,以便更安全高效的开展交易;
最后,政府可以依据金融服务平台登记货权数据和仓储管理数据,制定精准的补贴政策。中仓登作为行业基础设施,愿意帮助更多的地方政府强链补链,搭建地方性金融仓储基础设施,例如区域性仓网平台、区域性登记公示平台等,推动地方存货资产标准化、数字化,防范业务风险,推动地方产业数字化金融建设。
文章部分内容引自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