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的数据审计方法——以A市某贸易类国有企业审计为例
- 2024-08-23,万联网 ,时均帅
导语
融资性贸易是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融资性贸易治理,连续发布多份监管文件,要求坚决清理融资性贸易。
但仍有一些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本文以A市某贸易类国有企业审计为例,介绍利用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特征锁定违规业务的数据审计方法。
一、审计思路
A市某贸易类国有企业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庞大的贸易业务量。审计组根据前期调查,将识别融资性贸易作为重要审计事项之一,从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特征方面进行“画像”,筛查问题线索。
分析财务数据特征。通常来讲,企业营收规模和资产结构通常较为稳定,财务数据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或变化,除非企业发生兼并分立、重组整合等重大变动。
企业一旦开展融资性贸易,以买卖之名行借贷之实,大量虚假或低效业务入账后对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会造成显著影响。审计人员利用国资报表数据,对被审计企业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对,将关键财务指标存在异常变化的企业作为抽审重点。
分析业务数据特征。融资性贸易的持续运转离不开资金的周转。国有企业通过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再销售给下游客户,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和盈利,而在采购时提前付款或在销售时延迟收款,均可以为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提供资金占用周期。上下游企业往往是同一方或关联企业,当资金流呈反方向移动形成商品和资金流转回路时,这种贸易形式会掩盖资金的出借和回款。
首先,审计人员从信用政策的执行入手,分析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及供应商预付款额度实际执行情况,查找持续顶格使用授信额度或因业务规模的扩大而不断调增授信额度,直至业务终止或资金链断裂的重点业务。
其次,分析重点业务的上下游企业关联关系,将上下游企业存在同一控制方等关联关系的业务作为疑点业务。最后,延伸获取疑点业务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数据或资金流,掌握整个贸易情况。
二、数据分析
(一)分析企业应收类科目与总资产、总营收比例的变化趋势,快速定位可能开展融资性贸易的企业
单独分析某一项财务数据时,其异常特征可能并不显著。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多项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不同财务数据的比率关系,在多个从事贸易业务的企业中快速定位可能开展融资性贸易的企业。
首先,利用国资财务报表,抽取某年度单体公司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和应收类科目汇总数据,计算应收类科目汇总数据与总资产、营业总收入的比例。
其次,对当年度这两个比例的所有数值,通过SPSS软件的频数分布统计功能,从小到大排序后,计算出相应的累计百分位,选取超过较大累计百分位对应的数值,作为疑点筛选条件。如将疑点筛选条件设置为累计百分位为75对应的两个比例数值,筛选出比例数值超过75%的企业。
最后,在当年度符合疑点筛选条件的结果中,再选出营业总收入异常大的企业,如筛选营业总收入大于等于10亿元的企业,将其列为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审计人员筛选出若干户重点关注企业,包括确有开展融资性贸易的某通信公司和某智创公司,大幅缩小现场核查范围,提高了审计效率。
(二)综合分析供应商或客户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定位疑似融资性贸易的具体业务
为进一步在重点关注企业中定位具体业务,审计人员分析企业所有业务的预付或应收款的波动情况,以判断资金被供应商或客户占用的周期和金额大小。
以筛选的某通信公司为例,审计人员利用ERP系统的报表工具,采集多个时点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表,按时间维度分析各客户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情况,筛选出应收账款余额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客户,参考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资料,剔除一年以上长账龄的应收账款数据,得到疑点客户,其对应的业务即为疑点业务。
(三)综合分析疑点业务的上下游业务的票据流和资金流,核实疑点业务
融资性贸易的上下游企业往往存在关联关系,或通过第三方增加业务回路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重点分析上下游企业是否受同一人控制或存在股权关系,是否存在由同一第三方指定或由其中一方指定另一方等关联关系。查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诉讼情况,尤其是存在收付款逾期的情况,判断第三方存在的可能性。
如审计人员从股权投资关系的角度并未发现某疑点业务的上游供应商M和下游客户N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但从诉讼公开信息上看,下游客户N公司正因买卖合同纠纷起诉M公司的子企业m公司,因此审计人员将m公司作为疑似参与交易闭环的第三方公司。对于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疑点业务,延伸核实,审查是否形成同样商品进行循环交易的闭环贸易。
(四)疑点核实
通过对被审计企业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审计人员还原了同样的商品在国有企业上下游及其关联企业间循环交易的业务闭环,基本确定该公司存在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疑点核实环节,审计人员应根据该业务的相关决策资料以及相关人员的访谈情况,分析业务开展的动机,区分是主观故意还是因识别能力不足而被动涉足该类违规业务,从而为精准定性和定责提供依据。
三、审计成效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审计发现多个融资性贸易业务疑点,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准确界定问题性质,揭示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对融资性贸易风险识别不到位等问题。提炼形成的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大数据识别方法和实战案例,写入审计署课题《当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及其识别研究》。
另外,该技术方法充分挖掘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拓展了融资性贸易的审计思路。
今年很多国企在审计结束前后都很头疼,之前不合规的业务、或者是虚胖的业务现在都没办法做了,但是每年的营收指标、业绩压力依然是翻倍增加,这对于很多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来说,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国企供应链公司做好保营收、增营收,并将业务做合规,做好风险控制,我们联合5位业内实战专家,在上半年连续开展了8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整改、风控强化与保量增量专题培训”,通过在郑州、深圳、南京、武汉、南宁、南昌、合肥、成都、贵阳九大城市开班,吸引了300多家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民企、金融机构的600多位骨干精英前来参训,其中不乏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带着10人、20人甚至30人团队,跟着5位老师学习合规整改、供应链风险控制、货权管理、服务产业集群、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等超干货内容。
第十期课程将于9月13-14日在济南举办,5位实战派导师将重点围绕以下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授课,以案说法,并现场解答学员碰到的业务难题:怎么快速检测自己的供应链业务在合规层面是否过关,应对短期监管审查?制度流程、业务拓展、财务记账、合同签署、业务运营等层面分别怎么做好合规整改?全流程风控、全员风控怎么实现?有效的内控体系怎么构建?怎么做才能按全额法记营收?审计师是怎么判断企业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的角色?即使业务真实也可能会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坑中,怎么规避?找个国企仓合作、签好合同、派人到现场都不一定能管住货,怎么做才能实质控货?最近很多国企纷纷成立货权管理部门,但新成立的部门该怎么做好货权管理?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直发或瞬时转移怎么办?什么才是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主业?没有主业怎么办?怎么从当地产业集群要营收和利润?团队没那么多人,要实现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怎样与外部民企协同合作?央企去金融化背景下,未来国企供应链公司还能做资金驱动业务吗?如果抽贷了会怎么样?想要营收,但不允许转嫁风险怎么办?
磨刀不误砍柴工,2024国企供应链公司想把业务做好,这堂实战课你少不了,现在还有少量名额,抓紧扫码报名~
文章来源于上海市审计局,作者时均帅
原文刊登于《中国审计》2024年第12期